你的位置:bob·体育app下载 > 新闻动态 > 相较于王励勤,马龙更适合管理国乒,原因有两点!_训练_巴黎奥运会_樊振东
国乒管理层换帅的余温未散,王励勤掌舵、马龙升任副主席的新格局已然成型。若论谁更适应当下国乒的管理需求,马龙的优势其实藏在两个关键细节里——“在场感”与“共情力”,这两点恰恰是国乒转型期最稀缺的资源。
王励勤的履历无可挑剔:13年上海体育行政经验、推动体教融合培养新星、深谙体制运作规则。但他离开国乒一线已逾十年,如今的训练体系、技术潮流、年轻球员的思维模式,早已迭代多次。反观马龙,巴黎奥运会上他缠着绷带扛下关键分的画面犹在眼前,训练场上他仍是年轻队员每日切磋的对象。这种零时差的在场感,让他对林诗栋的反手短板、王楚钦的心态起伏了如指掌,决策时能精准切中国乒的“痛点”。
更关键的是,马龙以现役身份参与管理,打破了“退役后才进管理层”的惯例。他每月组织“龙队训练营”,让老将新秀组队实战;推动发球旋转测量仪等科技工具进入地方集训队——这些创新都源于他对一线训练的敏锐洞察。而王励勤的改革,如借鉴足球教练李铁的“手机禁令”,虽意图强化纪律,却因缺乏对运动员心理的即时感知,一度引发争议。
展开剩余61%王励勤的管理风格被评价为“重剑无锋”——沉稳、务实、重体系。但国乒当前最棘手的并非体系,而是人的联结。樊振东暂别国家队、巴黎奥运选拔争议、饭圈文化撕裂团队氛围……这些问题需要的是润滑而非重锤。
马龙的优势正在于此。
- 沟通无代差:年轻球员视他为“移动的教科书”,敢向他吐露训练压力;老将们与他并肩作战多年,信任感天然存在。这种双向畅通的沟通,让他在化解樊振东心结时更具优势——王励勤只能公开表态“国乒大门敞开”,而马龙一句“愿和小胖聊聊职业规划”,更能触及运动员内心。
- 国际话语权的柔性拓展:德国名将波尔称他为“一生的对手”,日本张本智和视其为标杆。马龙以现役传奇身份参与国际乒联事务,推动设立球员伤病救助基金,这种基于尊重的软性影响力,恰是国乒提升全球话语权的捷径。
当然,马龙的“双身份”绝非万能。副主席职务需每月参与3次协会会议、2次国际活动,如何平衡训练、比赛与管理精力?政策制定、预算分配等行政工作,也需要他从“运动员思维”转向全局视角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马龙的角色并非取代王励勤,而是互补——王励勤搭建制度骨架,马龙注入血肉温度。
国乒需要的不是“谁更适合”的单选题,而是让两种特质共振:王励勤用体制经验稳住大船航向,马龙以现役触觉校准细节航标。若说王励勤是国乒的“压舱石”,马龙便是那颗仍在发光、且能点亮他人的“北极星”。当管理层的会议室里坐着一位刚脱下球衣的副主席,国乒的改革才真正有了破壁的勇气。
发布于:湖北省Powered by bob·体育app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